汉查查 » 古汉语字典“箪”文言文意思“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繁体:簞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ān
“箪”字的古汉语解释 dān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娊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箪”国语辞典解释 dān名词盛飯的圓形竹器。例: 「簞瓢屢空」 、「簞食壺漿」 。《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箪”康熙字典解释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𠀤音單。說文笥也。漢律令簞,小筐也。篇海竹葦器。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論語一簞食。註簞,笥也。廣韻簞、笥,小篋。 又竹名。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簞。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𣟵,或謂之瓢。晉嵇含南方草木狀。相关查询窞箠筭筴荡砀谠珰诞惮弹澹担耽丹旦但单眈党殚当籥籍籁籀簇篱篡箴+古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