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富含蛋白質,但是怎麼吃、一餐吃多少?國民健康署指出,海鮮類食物包括各種魚、蝦、貝類、甲殼類、頭足類等水產動物性食物,其脂肪含量普遍較禽畜肉類低,以一日2000大卡的飲食規畫,一餐所需的14克蛋白質,大約12~14顆蛤蜊、8~10隻蝦仁。一餐海鮮建議攝取量請看本文。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海鮮脂肪含量低於紅白肉
國健署在《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提到,豆魚蛋肉類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提供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
一般魚類、蝦仁、文蛤、牡蠣等海鮮類,每份脂肪含量僅約3公克以下,較紅白肉(每份5至10克脂肪)為低。此外,海鮮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禽畜肉高,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像是鮭魚、鯖魚等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功效。
看更多:秋蟹開吃!台灣5大常見蟳蟹曝 螃蟹4部位都是排泄物別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一餐海鮮建議攝取量
以一日2000大卡的飲食規劃,一餐所需的14克蛋白質,可由以下分量的海鮮獲得:
魚:70公克
蝦仁:約8至10隻(100公克)
牡蠣:約4至6顆(130公克)
花枝/小卷:約4至6個圈(60公克)
蛤蜊:約12至14顆
干貝:約4顆中等大小
看更多:濟州島大餐惹禍?李岳「痛到跪地」3招辨識結石痛
選擇均衡 烹調方式更健康
國民健康署提醒,食材選擇上可以豆類、海鮮、蛋、低脂肉類輪流攝取,營養會更加完整。在烹調方式方面,建議以清蒸、水煮、烤為首選,少油炸可以讓飲食更輕盈健康。透過均衡的食材選擇和健康的烹調方式,可以攝取到海鮮豐富的營養,同時避免過多的脂肪攝取,維持身體健康。
看更多:多吃「這兩種蛋白質」降死亡風險!牛奶雞蛋1吃法風險增
海鮮的蛋白質來源有哪些?
哪些海鮮含有Omega-3?
一餐海鮮建議攝取多少?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