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33期(总第170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4-27 10:28

【经验交流

 

威海四措并举积极探索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威海市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借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2016年度,全市50828名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以下简称重点村)实现“摘帽”。

一、抓产业扶贫,解决“怎么建设”难题

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创造条件,因势利导,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参与扶贫开发,2016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797.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1亿元,实现农村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赢。 一是“一村一品”精准建。立足重点村实际,因地制宜规划项目,精准扶持产业发展。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培植特色种养项目135个;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发展旅游扶贫村46个;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推广庭院经济项目14个;在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重点村推广光伏发电、农机服务项目60个。180个重点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二是“长短结合”统筹建。统筹贫困人口短期快速脱贫与长期稳固增收要求,“长短结合”发展项目,短期抓效益,长期抓发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行业部门、帮扶单位和帮包企业帮助培植产业,与专项资金扶贫项目互为补充、叠加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新型主体采取预付租金、分红、利润等方式,帮助实现当年增收。2016年,全市180个重点村共发展专项资金扶贫项目242个、社会帮扶项目186个,项目总数428个,村均超过2个;有237个项目当年见效,综合效益2460万元。三是“镇级领办”联合建。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涉农项目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多村联建扶贫产业基地。引进专业公司带资进驻、经营管理,解决重点村管理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借助企业、合作社等联合经营主体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并利用规模优势争取融资,做大做强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发展镇级领办产业基地11处,直接带动重点村38个、贫困户2132户。

二、抓改革创新,解决“怎么增收”难题

稳步加快农村各项产权改革,激活农村劳动力、自然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参与扶贫,帮助贫困户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多渠道增加收入,实现农村改革发展与扶贫增收双赢。一是流转资源促增收。抓住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引导贫困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通过资源入股、土地租赁、代管代营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合作,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助推农业转型升级。2016年整修利用农村闲置房263间,流转土地1万多亩,促进增收620多万元。二是带动务工促增收。把扶贫开发纳入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发展布局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升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辐射带动力。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下基层”活动,对接企业需求、开发公益岗位,成功实现3107名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年人均工资超过2万元,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的。通过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带动3443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一步到位”城市化。三是项目分红促增收。坚持把扶贫产业开发作为脱贫基础,对扶贫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确保专项扶贫资金所占收益全部用于扶贫,其中不低于70%的收益通过差异化分配、平均分配两种模式,精准分配到贫困户,其余用于项目滚动发展或者设立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带动贫困户长期增收。

三、抓平台建设,解决“怎么服务”难题

搭建三个服务平台,引导社会扶贫力量与重点村需求有效对接,促进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确保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实现企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双赢。一是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合作发展“农村淘宝”“京东帮”等项目,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3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100个,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帮助解决“卖难”问题。在160个重点村开设电商便民服务站,搜集、发掘土特产资源,打造精品扶贫产品50多款,线上线下同步推广销售。组织重点村与“礼尚威海”“爱威海八爪团”“一点商城”等本地电商平台对接,形成产地直供、农商超对接的产业链,惠及贫困人口1.1万人,当年增收150多万元。二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制定出台《威海市小额扶贫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操作暂行办法》,筹集财政资金3500万元,可撬动3.5亿元贷款规模。与1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广富民生产贷和富民农户贷两种金融新产品,95个贫困户、54家生产经营主体贷款总需求1.2亿元。目前,全市涉贫贷款余额16.35亿元,其中,发放富民生产贷和富民农户贷8000万元。三是搭建社会帮扶平台。对照“五通十有”标准,在180重点村实施9大类269个基础设施项目,增强了发展支撑能力。针对贫困群众帮扶需求多样,面上扶贫专业性、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创新实施“巾帼扶贫车间”“助残扶贫公益行动”等十大“精准扶贫直通车”活动,促进供需对接,直达贫困群众,3万多人直接受益。

四、抓机制探索,解决“怎么长效”的问题

立足实际,对扶贫标准、对象识别、扶贫政策开展方向性、前瞻性探索,实现由消除省标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由消除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向解决经济薄弱村转变,由消除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一是做好建档立卡。首先,创新推行“3541+”档案规范化管理。紧紧把握“精细化”和“准确率”两大关键点,通过强化综合管理、精准识别与脱贫、精准帮扶等“3”大类档案细节设计,强化市、区市、镇街、村、户等“5”级档案全覆盖设计,强化“谁来干”“怎么干”“怎么管”“怎么查”等“4”种责任落实设计,强化档案装订标准等全市统“1”样式设计,强化因地制宜增“+”地方特色设计,以档案规范,倒逼措施精准。其次,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致贫、返贫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及时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靶向更加精确,帮扶人群更加精准,全面巩固脱贫长效,确保所有贫困人口收入始终保持在省定标准以上。二是健全项目运营管理。建立县级项目评审委员会,把牢项目审批关。探索建立扶贫产业项目资产管理、运营管护制度,努力形成长期、稳定收益。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到具备条件的重点村,帮助扩大项目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技术标准、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建成项目的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根据重点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布局,加强产业技术培训指导,帮助重点村培育自己的人才队伍,全面增强产业发展和项目管护能力,推进产业项目长效发展。三是探索建立扶贫基金。严格落实“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整合重点村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收益中村集体统筹使用部分及社会帮扶资金等,在重点村建立村级扶贫基金,用于精准扶持村内特殊困难户,巩固脱贫成效。2015年、2016年扶贫项目收益中村集体统筹使用部分,除用于项目管理和滚动发展部分外,其余全部用于村级扶贫基金,2017年扶贫项目收益用于村级扶贫基金的比例不低于30%。具备条件的镇探索建立镇级扶贫基金,统筹用于巩固插花户的脱贫成效,防止出现返贫户和新的贫困户。四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同时,强化“七个一”责任落实,每位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扶贫任务较重的镇,每位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脱贫难度较大贫困村,每个贫困村结对1个帮扶部门、1个帮包企业,选派1名“第一书记”、1名科技指导员、配备1支工作队,每个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形成纵向四级联动、横向全面覆盖、多维帮扶、一包到底的网格化责任落实机制。(威海市扶贫办)

 

临沂市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力量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去年以来,临沂市始终聚焦党建扶贫,在精准用人、建强队伍、搭建载体、汇聚人才上持续发力,着力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骨干力量。一是强化实绩导向。坚持优中选优,选拔56名能力强、实绩好的领导干部到脱贫任务比较重的6个县任职,将93名担任过第一书记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树立了从扶贫一线选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二是保持县乡党政正职稳定。对脱贫任务比较重的6个县和30个乡镇,从严把关换届人事安排,原则上在完成脱贫任务前不调整,确保领导干部队伍保持稳定。三是抓好贫困村带头人。568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集中整治转化后进村班子261调整村党组织书记43名,为补齐精准脱贫短板夯实了基础。

二、抓严抓实第一书记这支队伍,着力打造脱贫攻坚排头兵。一是精准选派干部。坚持“抽硬人、打硬仗”,集中选派1537名第一书记到776个村任职,实现了省定贫困村全覆盖。二是统筹部门资源。协调29个市直单位梳理扶贫政策77项,为第一书记争取项目资金畅通了渠道。相继开展“沂蒙关爱行动”、“共同成长”等活动,捐赠款物1015万元,有力助推了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三是实施双强帮带。遴选800余个强村强企与第一书记任职村开展结对帮包,引入社会扶贫资金3400余万元。经过一年努力,全市第一书记共争取各类资金7.7亿元,新上集体增收项目555个,村均增收4.2万元,帮助5.8万户、8.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深化拓展结亲连心这个载体,着力搭建机关干部服务脱贫平台。一是抓好覆盖。在县区机关干部全覆盖基础上,将市直单位结亲连心村调整为第一书记任职村,每人重点联系3-5户贫困户,实现对25.5万贫困户的联系全覆盖。二是精准施策。开展“三问三清”、“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等活动,引导机关干部托清联系户家底,找准穷根,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当好脱贫致富指导员。三是严督实导。围绕落实“责任清、措施清、时效清”要求,开展平台抽查192次、实地暗访163次,抽查干部1.9万人次,用强督查问责倒逼干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四、持续抓好人才服务这个保障,强化脱贫攻坚智力支撑。一是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对接,引进12名优秀人才到县区挂职,着力加快扶贫产业转型、助推扶贫项目落地、促进县域产业扶贫发展。二是搞好科技培训。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培训贫困户1万余人次,着力助推贫困镇村经济发展。三是开展专项服务。为所有省定贫困村选配法律顾问353名,抽调214名专家成立13个专家服务团,到贫困村提供现场服务665次,解决问题近2000个。(临沂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