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5期(总第143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2-09 09:59

【经验交流】

 

临沂市发挥审计职能护航脱贫攻坚

 

临沂市把扶贫审计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以“资金保安全、项目保建设、效益保到位”为目标定位,推动扶贫审计制度化,创新审计方式,扎实开展督查审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审计新路子。

一、结合扶贫实际,实施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组建审计监督组,实现扶贫审计日常化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组建了派驻扶贫审计监督组,从全市审计系统内选派具有财经、工程等专业优势的5名审计人员充实到市扶贫办,构建起“嵌入式”扶贫审计监督新模式。通过前移审计关口,在扶贫开发工作内部建立审计“防火墙”,整理分析全市扶贫审计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出台实施意见,实现扶贫审计制度化市扶贫办、市审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审计监督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重点加大对县、乡、村扶贫政策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履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建设运营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切实提升扶贫审计监督实效。三是开展督查审计,实现扶贫审计导向化经市长签批同意,从每个县区审计局抽调审计人员,成立16个督查审计组,采取市县联动、异地交叉审计的方式,对全市16个县区的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审计,找出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督促整改,全面提升扶贫工作水平,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肌体健康”。

二、明确工作目标,实现三个方面的保障。一是资金保安全通过加大对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扶贫资金、3支扶贫基金以及慈善捐赠、“雨露计划”、金融互助等社会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沿着资金流向,实行全过程监管,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挪用、侵占扶贫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二是项目保建设通过加大对彩票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等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审计力度,严格规范项目全过程建设程序,重点关注项目落地、建设推进等关键环节,确保项目及时落地、规范建设。三是效益保到位把绩效理念贯穿于扶贫资金项目审计的全过程,算好效益账,重点关注资金项目绩效运行过程控制是否有效、绩效目标是否实现,充分发挥审计的倒逼作用,促进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转向“绩效型管理”,推动县、乡、村从想方设法“要到钱”转变到下功夫“花好钱”。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动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创新审计方式坚持“审办联合”,督查审计由市审计局、市扶贫办共同组织实施,督查审计组除由审计局从全市审计系统内抽调审计人员组成外,市扶贫办还从内部选派业务骨干,为每个督查审计组配备了1名联络员,实施一对一靠上配合,实现人员配备“强强联合”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审计人员短时间内难以精准掌握扶贫政策的现实问题。市审计局与具体参审人员签订了《审计质量承诺书》,督查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也签订了《审计实施双向承诺书》,确保了责任层层压实,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创新审计方法督查审计主要是对前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排查,是用审计的手段实现督查的目的,重在找病根、治“未病”。立足这一定位,针对督查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充分调动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推行问题自报与督查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审计人员有精力把关注点聚焦到关键环节和监管末梢,打通了扶贫工作相对薄弱的“最后一公里”。具体工作中,建立问题日上报制度,对各督查审计组上报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形成问题清单表,及时上报市扶贫办、市审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周例会制度,每周五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各督查审计组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三是创新成果利用督查审计工作成效一方面纳入市审计局对各县区局年度综合考核,一方面交由市扶贫办考核组,由考核组进行后续督促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年度纳入考核。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公私分明、分类处理,属于一般性问题的,列出清单,交由县区扶贫办建立台账,立查立改,属于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做到寓审计监督于服务脱贫攻坚之中,真正实现了源头防控、过程监管、后果严惩、防患未然,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规范提升。(临沂市扶贫办

 

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

立足库区实际抓贫困群众增收

 

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由峡山水库周边原分属4个县的277个村组成,农村人口占98%库区移民占1/3是典型的大库区、移民区。该区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按照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立足持久致富与发展短平快项目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与想方设法减少支出相结合,“输血式”扶贫与学技术强本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四个结合”的思路,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探索了一条具有峡山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方面发展产业,构筑稳定长久增收渠道。坚持产业发展致富型脱贫思路,建成产业扶贫项目92逐步探索形成了多种可复制推广且稳定增收的产业扶贫模式。一是有机园区扶贫。依托有机农业园区,采取合作入股、订单收购、转移就业等模式,引导农民参与持股分红,扩大了土地租金、股金、务工等收入来源。目前,优渥有机农业园区、华以“双创园”等32个有机园区采取这一模式,解决了1600人脱贫问题。二是合作社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实施了“村党支部+合作社+农资供应商+品牌创建”的绿色农业“四+”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通过资源资产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实现合作分红。同时,凭社员资格以优惠10%-15%的价格统一购买农资,凭借统一认证绿色品牌和商标抱团闯市场,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如于家屯村,发展瓜果蔬菜交易合作社,17户贫困户持有股份,每户年分红1200元。三是联合社扶贫。以街道为单元,引导无产业项目的省定贫困村、无政府资金投入的插花贫困村,以合作社形式,将零散扶贫资金注入联合社,建立产、收、检、储、销全产业链条,最大幅度增加农产品收益。如王家庄街道联合社扶贫产业园,一个园区就解决了插花贫困村1193人脱贫问题,每名贫困人口每年可增收500元。四是传统养殖扶贫。立足非省定贫困村扶贫资金投入不多的实际,与龙头企业合作,签订种养殖合同,解决了375户、1130人脱贫问题。如前邢戈村,与山东阳春奶业公司合作,建立“送母还羔”扶贫方式,按每户养殖10只奶羊计算,户均增收达10000元以上。五是乡村旅游扶贫。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全域乡村游,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共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户75个。如郑公街道山前村,建设180亩采摘园,集吃、住、摘为一体,带动36个贫困户脱贫。

另一方面创新举措,多管齐下助推脱贫攻坚。立足库区实际,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用好各种手段,推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一是发展集体经济促脱贫。下大力气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服务能力,进而减轻群众负担、减少支出。如今年投资3.6亿元实施的峡山水库增容工程,筑坝抬田后造地4000亩,产权归48个沿库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对外发包,用于发展造林绿化等,每年可收入380万元,280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二是帮扶关爱促脱贫。全区500余名干部组成168个帮扶关爱小组,每个小组联系20个贫困户,签订双向承诺书,先后为贫困户捐赠生产生活物资折款近百万元,帮助解决各类难题1800个,贫困人口人均减少生活性支出200三是全民健康促脱贫。针对65%左右的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现象,自今年4月份开始,开办了“精准扶贫健康大讲堂”,聘请专家教授到街道、社区,每月举办一期大型讲座,每周开展一次健康巡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指导疾病预防,倡导健康生活,赠送医疗器械,先后有2600名贫困人口参加讲座,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四是金融分红促脱贫。将扶贫资金注入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公司,利息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如我们将3604万元中央移民扶贫资金投入区金融控股公司,年收益率6%,全部用于扶贫,1524名移民贫困人口年人均获利1418元。五是扩大就业促脱贫。制定实施全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开发主城区、农村环卫保洁等技能要求不高的公益性岗位600余个,优先录用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6000元。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1600人次,已有150人通过学技术走上就业岗位。鼓励贫困村在村内发展加工企业,让有务工意愿但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就近打工赚钱。如王家杭村,在村内建设纺织刺绣加工点一处,17名贫困妇女进厂务工,每人年增收10000元以上。(潍坊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