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138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1-20 15:37

【经验交流】

 

德州市强化信息化扶贫手段

 

德州市把信息化作为扶贫手段,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产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服务等扶贫模式,提升贫困人口获取、利用信息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信息化+产业扶贫,让更多农产品走出乡村。信息化+产业有助于打破农村发展壁垒以及城乡信息不对称局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渠道。夏津县每年投入2000万元,在财政、金融、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信息化+产业”发展,建设了104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结合京东商城夏津馆、淘宝特色中国夏津馆,构建了农特产品全网销售渠道。已入园企业100多家,涵盖桑产品、小米杂粮、手工棉被等200多类特色农产品。目前,通过农超对接、经营网店等多渠道特色产品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另外,夏津县注册了好鄃记地方区域公共品牌,形成最具地方特色、最富地方文化内涵的优质产品认证标签。打造品牌+平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武城县四女寺镇与中国邮政进行战略合作,对62个省定扶贫重点村的238家商户统一安装买卖惠平台,出台扶持奖励政策,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二是信息化+教育扶贫,让贫困孩子接受同等优质教育。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856所,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607所。全市共有教师用计算机3.59万台,师机比1.2:1,学生用计算机4.25万台,生机比15.6:1,多媒体教室11908个,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比77.4%,自动录播系统74个。56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接入宽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使先进教学成果、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及时推送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让每一名贫困孩子都能接受同等优质教育。

三是信息化+医疗扶贫,让贫困群众享受省级医疗服务。制订《德州市卫生计生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坚持请上来走下去相结合,请知名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疗能力;并选派医疗业务骨干开展免费查体、下乡送医、公共卫生服务等。省经信委、省科学院在德州市小石堂村建立智慧健康查体中心试点,配备查体等基础医疗设备,对村医进行强化培训,促其尽快掌握操作规范,使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免费查体,结果直接传输到省健康云平台,由专家为贫困群众提供省级诊疗服务。今年以来,德州市共筛选患93种疾病的贫困人口24957人,为37个病种的10534名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四是信息化+服务扶贫,让贫困群众生活上有更多获得感。以信息化推进贫困群众生活便利化为目标,探索出一套因地制宜、平行推进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打造优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扶贫工作信息通道。德州市苏留庄镇引进专业电子科技公司,打造线上8宝电商平台和线下8通汇民超市服务站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把贫困群众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品批发价格提供家电、化肥、农药、日用品的销售及送货服务。目前,已吸收会员2万余户,每月可为贫困群众减支100元左右。同时,让贫困群众参与到8通汇民超市经营中来,增加收入,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德州市扶贫办)

 

泰安市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泰安市紧盯扶贫对象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和脱贫需求,抓住贫困人口增收这个核心,选准走好五大脱贫路径,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换穷貌、挪穷窝,确保“拔穷根”。

一是做优特色农业扶贫。发挥泰安现代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支持扶贫重点村、贫困户发展泰山茶、有机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新泰市羊流镇牡丹产业园规划面积3.2万亩,通过吸纳贫困户流转土地赚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土地入股分股金、包产包销翻本金,以及双保障(生产技术保障、市场价格保障)创业扶持等,辐射带动周边33个村、3.8万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221户、396人。全市实施特色农业扶贫项目318个,带动贫困户9489户、21087人。

二是做大光伏扶贫。编制完成《泰安市光伏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确定了总投资45.4亿元,总装机474兆瓦的23个重点光伏扶贫项目,惠及贫困户18960户、贫困人口40268人。新泰市列入国家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200万千瓦农光互补示范基地,与寿光王乐义团队合建8万亩设施农业大棚,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大棚承包等方式,带动9个乡镇5580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期1200亩的中节能现代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建成冬暖式光伏大棚137个、拱棚230个,棚顶光伏板发电,棚内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周边村居110户贫困户、210人脱贫。今年以来,实施光伏扶贫项目130个,带动贫困户4248户、8461人。

三是做好电商扶贫。市财政列支200万元电商扶贫发展扶持资金,加强电商产业园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多渠道免费培训电商人员。在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各安排省级扶贫资金100万元,每县确定3—5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进行建设试点,一方面让贫困人员直接参与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对贫困人员提供的农产品以高于一般群众10%左右的价格帮助销售增收。全市实施电商扶贫项目15个,带动贫困户624户、1479人。新泰市实施百村电商工程,引导贫困户依托买卖提等农村电商平台,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362处,农产品在线交易额8000余万元,带动贫困人员增收300余万元。

四是做强乡村旅游扶贫。放大泰山旅游辐射效应,挖掘徂徕山、莲花山、东平湖等资源优势,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打造集自然风景、旅游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泰山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全市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个,带动贫困户939户、2499人。岱岳区整合打造泰山九女峰乡村旅游聚集区,辐射周边19个村,其中贫困村4个、贫困户161户、290人,项目建成后,每个贫困村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五是做实易地搬迁扶贫。搬迁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东平县易地搬迁15762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总投资35亿元的东平湖移民避险解困工程, 12.14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完工,群众陆续回迁;10.19亿元的二期工程完成主体建设,明年下半年回迁;1.2亿元的 8个产业配套项目投产运营,可带动就业2000余人。1.61亿元的东平县耿山口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28栋住宅楼主体已封顶,明年上半年回迁;1.55亿元的马山头、南北刘二期试点,已经开工建设,省以上补助资金7447万元已全部到位。投资1668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东平县接山镇朝阳庄村整村搬迁年底工程竣工,老湖镇南山头村整村搬迁至已建好的老湖镇滨湖现代城社区,其余26个部分搬迁村也已纳入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安置,惠及贫困人口1210人。(泰安市扶贫办)

 

台儿庄区算好“四笔账”开展“四项行动”

 

枣庄市台儿庄区围绕实现贫困户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年度脱贫任务,汇聚各方扶贫力量,整合各类扶贫要素,精心算好“四笔账”,统筹开展“四项行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亿余元,实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150余个,预计年底可实现6039名贫困人口脱贫。

一是算好产业扶贫投入账,开展“增收富民”行动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实施来料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扶贫项目,开展“增收富民”行动,带动贫困户通过就业、分红、托管经营、自主发展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今年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86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9个,可带动5868名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整合资金324万元,建设来料加工扶贫基地20个,可帮助1145名贫困人口脱贫。投入扶贫资金397万元,实施特色种养项目15个,可带动1435名贫困人口增收。投入扶贫资金355万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可辐射带动152户、321名贫困人口脱贫。投入扶贫资金63万元,新建电商加工及仓储基地5处,可带动173名贫困人口脱贫。整合投入扶贫资金684万元,新建30-5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19个,可带动1091户、2326人脱贫。

二是算好基础设施提升账,开展“扶困便民”行动整合水务、交通、供电、教育等区直有关部门资源,以基础设施为切入点,统筹开展以水、电、路、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扶困便民”行动,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发展基础,增强发展能力。今年来,共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等项目10余个,受益贫困人口2000余名。目前,投入160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解决了300余名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4000万元完成150个自然村农网改造,受益贫困人口2000余名。投入资金582万元,建成扶贫村道路17.6公里,惠及贫困人口300余人;争取资金2900万元,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41个,开工建设学校8个,资助大中小学生2100人。

三是算好救助保障兜底账,开展“惠民暖心”行动以尽责任、保底线为出发点,汇聚民政、残联、卫计等部门合力,针对因病、因残等特殊贫困人口,开展救助保障“惠民暖心”行动,强化财政兜底扶持,为这部分贫困人口落实低保、医疗救助等救助保障政策,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探索形成“生活靠保障,发展靠扶持”的工作机制。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为4000余名贫困人口落实了政策。目前,全区低保线提高至3400元,基本实现低保线和省贫困线“两线合一”,全区共有3331名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实施大病救助286人,发放救助金47.55万元;免费诊治805人次,减免费用143.8万元。投入40万元,为12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投入资金15万元,为362名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900多件。

四是算好济困解难帮扶账,开展“阳光扶贫”行动用好党员干部、第一书记、社会扶贫三支力量,开展以“济困解难、奉献爱心”为主体,以帮学、帮难、扶智、扶技等为内容的“阳光扶贫”行动,将政府主导和民间善举统筹起来,引导更多资本和力量主动投入精准扶贫。今年以来,各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0余万元,引进发展扶贫项目60余个,受益贫困人口1500余名。采取“321”模式,组织112个单位、1680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引进致富项目20余个,304名贫困户协调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帮助301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选派66个“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引进致富项目20余个,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00余万元。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通过希望工程、爱心包裹、扶贫助学等形式,开展“爱心帮扶”活动30多次,引进致富项目20余个,落实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台儿庄区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