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92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11-02 10:34

【经验交流】

  肥城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肥城市把扶贫开发作为加快“五城建设”、决胜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分类指导,靶向治疗,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年内脱贫100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7%。

  一、托清底子,精准识别“聚焦靶心”。从建档立卡信息核查入手,开展“万名干部访贫问苦大走访”,严把“六关” 、严格“五评”,采取“五看识别法”,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目标清。精准识别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12010户2273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445户6985人、占30.72%,低保贫困户8408户15586人、占68.55%,五保贫困户157户166人、占0.73%;因病致贫9540户、占79.43%,因残1680户、占13.99%,因学49户、占0.41%,因灾11户、占0.09%,缺劳动力的442户、占3.68%,缺资金的158户、占1.32%,其他原因130户、占1.08%。逐户建立《贫困档案册》,签订《精准扶贫帮扶到户双向承诺书》,编印《精准扶贫20项菜单指导手册》,为每户贫困户 “量身定制”3-5条脱贫措施,掰着指头算好家庭账、支出账、增收账“三本账”,建立起“户有册、村有簿、镇有档、市有库”的“四级扶贫网格体系”。

  二、产业支撑,着眼长效“强筋健骨”。培植产业优势,增强造血功能,建立“2+5+4+2”产业扶贫模式:两大体系覆盖,传统产业主抓10多万亩有机蔬菜、15万亩两菜一粮、30万亩干鲜果品、482处规模养殖,建立“产业+贫困户”机制;新兴产业主培三产融合、光伏发电、农村电商、商贸物流等新业态,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休闲。全市1.1万名贫困人口在产业链上增收。柳林村贫困户85户、146人,依托泰安绿龙公司,投资30万元建设有机蔬菜加工厂,日加工西蓝花、秋葵等20吨,吸纳23户42名贫困人口就业,日均工资70元,集体年增收15万元。五类主体带动,依托75个农业园区、155家龙头企业、1090个合作社、492个家庭农场、1300个种养大户,建立扶贫就业点206个,吸纳贫困户进区入园、务工就业,有效解决了人散地散资金散问题。桃园镇与泰安立华公司合作,在纪家洼、拔头、南台、前韩4个贫困村发展大棚养鸡,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150元。四种模式链接,推广产业链接、就业链接、资产收益链接、混合链接四种模式,让贫困村贫困户与优势产业、种养加销、经营主体“一体融合”,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的协同并进。山东傲饰集团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在涧北村、潮泉村、浊北村设立加工点,安置就业1200名,为41户贫困户“设特岗”,灵活务工时间,提供外包作业,月人均增收1100元,做到了农忙不误耕种、农闲不误增收、早晚不误家庭。促进“两个增收”,通过土地、租金、经营、劳务、分红等路径,促进了贫困户、贫困村“两个增收”。年内,列入计划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三、加大投入,开源引流“多渠注水”。用好财政专项,用好省市1499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级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吸纳工商资本6700多万元;新上畜禽饲养、池藕种植、菌类养植等短平快项目76个、14个建成运营,带动贫困户2500户、5126人,实现了“资金→贫困户→项目→产业→市场”的递进发展。用足涉农资金,落实“涉农资金20%以上用于扶贫”的要求,全市已到位涉农资金41325万元,用于扶贫的9460万元,占比22.9%。用活金融支持,借力省金融扶贫资金414万元、本级配套100万元,推出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等金融产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贴息、对带动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贴息3%,已放贷729万元;用足用好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放贷6245万元。景齐林场获得金融扶贫贷款100万元,发展核桃、肥桃等经济林2500亩,流转贫困户山地1000亩,亩均增收260元;安排贫困劳动力22名,年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得贷款、产业得发展、银行得业务、农户得增收、政府得信誉”。

  四、协调联动,集中发力“握指成拳”。建立市委市政府主体责任、镇街党委政府直接责任、48个成员单位具体责任三级责任体系;健全县级领导、市直部门、第一书记、骨干企业、镇街干部“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帮扶资金物资折款1635万元;推进党建扶贫,加大贫困村班子整顿力度,对200名薄弱村党支部书记、164名驻村第一书记、100名“三支一扶”村官集中培训;分线分片召开现场会、研判会,上紧发条,强力推进;志愿组织、慈善机构、义工协会主动担当、服务脱贫;扶贫超市、敬老助残等形式多样、特色彰显。(肥城市扶贫办)

  威海市推进精准扶贫巾帼行动

  威海市妇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扶德、扶智、扶志、扶能、扶弱”为主题,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并重,重点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教育、引导贫困妇女和家庭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助推“精准扶贫巾帼行动”落到实处。

  一是以扶德为根本,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威海市各级妇联将道德建设与扶贫相结合,引领妇女稳定脱贫。通过举办“最美家庭讲家风”巡讲、“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活动,帮助贫困妇女提升文明素质,扎实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上半年,各级妇联共举办“新农村新生活”培训217场,“最美家庭讲家风”巡讲团巡讲活动100场。环翠区妇联在官网和微信同步开通“家风传家”微故事专栏,开展了“学榜样 立家训 传家风”“讲家风故事”系列活动,举办“我的家风故事”优秀家风家训展示大赛等,引导广大家庭讲道德、守规矩、立家训、重家风,营造了主动脱贫自强、率先发展自信、勤劳致富自豪的舆论氛围。

  二是以扶智为抓手,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各级妇联从贫困妇女需求出发,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提升她们脱贫致富的能力。组织威海“爱家讲堂”“父母学堂”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举办公益讲座,宣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家教理念,提升贫困妇女文化素质。同时,在农村妇女之家建立图书角,组织妇女开展读书活动,引领贫困妇女和家庭读书、爱书、用书的热情,弘扬家庭文化风尚,提升家庭文化素质。文登区妇联举办了“我爱我家 同悦书香”亲子阅读活动,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亲子阅读活动,并定期在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带动、吸引广大家庭深化家庭教育,弘扬良好家风。

  三是以扶志为关键,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各级妇联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贫困妇女送志气、送信心。依托妇女儿童家园、妇女之家等宣传阵地,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宣传依靠辛勤劳动致富的先进妇女典型,引导贫困妇女了解党委政府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真心,理解党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坚定跟随党委政府共同脱贫致富的信心。乳山市妇联抓住精神扶贫关键点,将德孝仁爱文化、五城联创、扶贫政策等编成顺口溜、三字经等形式,利用广场舞开场前十分钟的时间,组织群众学习,同时,与电视台、报社合作开辟“巾帼电商微故事”,宣传10多名女性电商创业典型,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内在动力。

  四是以扶能为目标,拓展扶贫助困渠道。提升“造血能力”是彻底脱贫的法宝。各级妇联实施“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通过教方法、教思路、送物资、送项目,不断提高贫困妇女的科学务农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致富能力。利用各级政府培训机构、巾帼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及妇女儿童家园、妇女之家等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商务、种养加工、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等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妇女掌握致富技能,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各级妇联采取“互联网+妇女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巾帼示范基地”50多处,打造了“环翠原产递”、荣成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乳山“伊+e”创客驿站等一区一特色的女性电商人才“蓄水池”,带动妇女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在有条件的村,利用“妇女之家”或农村闲置房屋,联系有需求的企业开办“乡村车间”或设置居家式来料加工点500多处,发动1万多名农村妇女到车间或加工点从事农产品、海产品、家纺、电子产品等加工项目,人均增收8000多元,实现了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和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双赢。

  五是以扶弱为保障,关爱弱势妇女儿童。各级妇联积极实施公益服务项目,为弱势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服务。在省定贫困村建设17处流动“巾帼爱心超市”,发动志愿者捐赠1万多件八成新以上的衣物、床品、家用电器、图书等物资,解决贫困妇女生活物资缺乏的困境。继续开展“社会妈妈”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131.9万元,资助孤贫儿童1197名。联合保险机构在全市妇女中大力推广“四癌”女性安康保险,7万余名妇女参加了女性安康保险,61名妇女获得理赔89万元。建立和完善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长效机制,实现了对全市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的全覆盖。威海市妇联争取到70万元“两癌救助资金”,对140名贫困“两癌”妇女实施了救助,帮助她们顺利度过难关。(省妇联)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