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86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09-09 11:11

【经验交流】

  日照市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

  推进产业项目精准落地

  日照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建立产业项目评审委员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省市定贫困村的产业项目进行评审,积极探索“村筛选、镇论证、县审批、市备案”的项目推进模式,有效解决了“资金等项目”问题,形成了依规划筛选项目、依产业储备项目、依项目库实施项目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评审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精准度,项目选择更加科学合理,推进实施精准度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项目库共完成项目储备1167个,涉及全市31个乡镇、543个村,实现了13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70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

  一、精准谋划,建立村级项目择优遴选机制

  日照市通过全面建立帮扶包联工作机制,实现了市级领导包联重点贫困乡镇、市县部门包联贫困村、市县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驻贫困村的“三个全覆盖”,458个市县单位、441名市县第一书记、277家工商企业帮扶贫困村。在村级项目筛选过程中,按照“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谋划着后年的”工作思路,统筹调动贫困村第一书记、包联单位、包联企业和镇村干部等各方面力量,集体研究适合本村脱贫的产业项目,要求既要关注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带动脱贫,并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做好近期脱贫和长期收益的结合文章,充分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每村储备3个以上产业项目。

  二、精准设计,建立项目库指标规范机制

  在项目库建立之初,日照市就对项目库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项目库共涉及项目名称、责任主体、责任人、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资金投入及来源、贫困户收益保障等九项内容,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明确细化,保证入库项目基础工作扎实、可靠,提高了项目库的可操作性,加快了项目落地和实施速度。目前,项目库储备项目涉及光伏、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工商业、社会福利事业、水利设施、道路设施等20大类,总投资13.22亿元,项目区内的人口达829253人,受益贫困人口达86629人。

  三、精准评审,建立专家负责机制

  按照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日照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率先成立了市级产业扶贫项目评审委员会,建立了项目评审专家库,评审委员会由市直10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第一批从财政、发改、教育、人社、交通、水利等26个市直部门单位优选了38名专家建立了市级专家库。同时,区县也结合各自实际全部成立了项目评审委员会和项目专家库。

  实行分工负责,评审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工作,审核项目是否符合规划、与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紧密,对所有入库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形成分类项目子库,为专家评审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强化专家评审,根据形成的分类项目子库,抽取相关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并出具评审意见,无特殊原因评审委员会和扶贫部门不得改变专家组评审意见。

  实行分级负责,市级专家组负责评审综合性、投资额度较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县级专家组负责评审区域性、专题性、投资额度小的产业扶贫项目。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实行专家独立评审,各专家组主任对评审意见负责,扶贫部门不参与评审,只负责对评审工作进行监督、服务和管理,保证了公开、公正、公平,杜绝了“拍脑袋”工程和“人情关系”项目。

  四、精准管理,建立配套联动机制

  日照市在加强项目库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项目库的全程管理问题,在公开透明、科学选择、供需对接、规范管理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项目库建设质量。在增加透明度方面,评审结果确定后,及时按程序公开、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全面接受监督。在增强科学性方面,项目库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滚动实施,经论证失去实施基础的项目及时“退库销号”,对发展潜力好、带动作用强的新筛选项目及时“入库挂号”。在供需对接方面,项目库的建立使所有扶贫项目一目了然,使部门、行业、社会力量在对接扶贫项目时更加直接、精准。在加强管理方面,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对于已成熟的项目,市县两级规范建立了项目推进台账,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工期进度、责任人、监管人等事项,实行月调度、月通报,以贫困群众满意度“倒逼”工程进度和项目建设质量。

  五、精准实施,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项目库建设是手段,使用是目的,制度是保障。严格执行项目选择制度,对未进入项目库项目,不得列入年度实施范围。严格执行方案编报制度,所有项目实施方案必须使用项目库来编制,减少随意性,项目实施方案对建设内容、进度安排、精准到户到人措施、预期成效、后期管护等内容要有具体、细致、明确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审批备案制度,项目实施方案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区县审批。其中对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发展项目、特色产业基金项目实施方案,区县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报市级审核备案。严格执行项目推进制度,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要求各项目实施主体按照方案内容开展项目建设,市县扶贫、财政部门负责加强对关键环节的跟踪检查,及时督导项目实施主体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项目,区县扶贫部门写出书面申请,经市扶贫部门论证同意后进行变更,备案后方可实施。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成后,根据验收申请。区县扶贫部门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项目验收,并认真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每个项目档案完整、详实、规范。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全程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同步审计,尤其是涉及到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路、水工程,雨露计划、光伏等产业项目,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对项目同步实施监督,确保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质量,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进程发挥了强劲的示范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日照市扶贫办)

  一张“评估表” 把严“识贫关”

  ——胶州市创新贫困量化指标评估法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关键在于识别。胶州市创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模式,通过一张“评估表”,建立起精准识别体系及动态退出机制。

  一、科学制表量化指标,精准识别由“看”转“评”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胶州市破除以往评议方式存在的抽象评议、主观评价、感性评价高于理性评价等问题,科学制定贫困识别评估表,细化、量化评估指标,规范贫困对象识别程序,实现了精准识别由“感性看”到“理性评”的转变。

  (一)明确遴选标准,将贫困对象界定从“口头”落到“纸面”。评估表经20余次反复论证修订后,分为家庭总体情况、住房情况、家电、农机、机动车、健康情况、在校生情况、劳动力、务工情况、人均土地面积、养殖业11大类共计73小项,分列了生产生活方面的各项指标,清晰具体、一目了然,为民主评议提供了精确客观的参考依据。

  (二)明确项目权重,彻底杜绝“富人当选、穷人落榜”。评估表涵盖的73小项分为加分项、扣分项两大类,赋分高低各有不同,两项总分各120分,评分越低则越符合贫困救助标准。对诸如“在城区、镇拥有或租用商铺”“自费安排子女出国留学”等项目高赋分,剔除了不符合条件的人口,做到公平、公正。

  (三)明确致贫主因,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评估表设计了健康状况、在校生情况、劳动力、务工情况等,评估指标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根据每一个指标评分高低,凸显贫困对象因残、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岗位等致贫主因,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二、“把好三关”规范流程,评估程序以“评”促“管”

  胶州市注重规范识别程序,逐村建立评估委员会,切实提高贫困对象识别精准度。重点把好“三关”:

  (一)把好“用人关”。评估委员会由村“两委”负责成立,挑选10—15名公道正派、品行端正,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组成,任期1年。委员会成员拟定名单须经村务公开栏不少于3天的公示。通过组建评估委员会,既保证了“身边人”评议“身边人”,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又组建起一支专业化评估队伍,保证评审工作稳步推进。

  (二)把好“程序关”。评估委员会开展评估工作时,须通知所在管区包村干部到场,充分发挥包村干部的监督检查职能。评估委员会成员打分结束后,须将评分表交由镇社会事务办统计分数,做到打分、统分“两条线”,保障评估结果符合实际。

  (三)把好“保障关”。在镇级层面,由财政出资,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贫困评估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庄给予奖励;对弄虚作假、不走流程的村庄通报批评。在村级层面,各村庄根据经济情况每次给予评估委员会成员10—20元不等的误工补贴,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双向评估动态管理,脱贫对象严“进”严“出”

  为避免贫困对象“只进不出”、“越扶越多”,造成扶贫资源分散、救助资金错位等问题,胶州市定期开展已享受政策人员和新申请贫困人员两项评估,对相关数据进行校正补充,实现贫困人口动态管理。

  (一)评估新增贫困对象。根据申请,对新增贫困对象评估打分,得分低于50分,可直接进入审核程序;得分60—70分,由镇社会事务办组织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得分高于70分,不得进入审核程序。通过对新申请人员的严格打分评估,使精准识别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扎紧了贫困对象“入口”。

  (二)评估现有贫困对象。由镇社会事务办组织,对已享受帮扶政策人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打分评估,对得分高于70分的贫困对象按已脱贫处理,退出帮扶范围,不再享受相关救助。通过对现有贫困对象评估打分,进一步明确了贫困户“摘帽”标准,打通了贫困人员退出“出口”,建立起相对完备的贫困退出机制。(青岛市扶贫办)

【工作简讯】

  聊城与潍坊开展扶贫协作首次交流对接。8月18日至19日,潍坊市扶贫办派出工作组赴聊与聊城市扶贫办开展对接洽谈。双方就各自扶贫现状、面临形势、经验做法,及下步开展协作的总体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共识。建议在开展扶贫产业合作、完善配套设施、发展驴产品深加工、完善蔬菜产业链、争取合作共建项目、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和长效沟通机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双方均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出台详细的两市对接实施方案,并以这次初步洽谈为起点,在扶贫开发及更广阔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细致的合作,为推进全省扶贫开发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聊城市扶贫办)

  我省高校招生扶贫政策惠及贫困家庭学生。一是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招生专项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安排2%的招生计划,面向我省省级财政困难县及中西部地区和沂蒙革命老区的62个县(市、区)招生 899人。同时还组织12所省属本科一批高校安排农村学生专项计划,面向52个省财政困难县的农村学生招生1040人。二是实施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全省遴选13所办学水平高的国家示范型、骨干型高职院校和部分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单列招生计划定向招收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80人。三是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专项资助。2016年暑期,全省高校共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644人,其中本科1765人,专科2879人。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我省高校将对这部分学生按“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优先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每生每年平均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还组织实施“泛海助学山东行动”,由中国泛海集团连续5年每年捐资50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高考大学新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每人5000元。(省教育厅)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