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22期

来源: 365bet备用网址器 2016-04-14 19:10

  【市委书记谈脱贫】

立足“插花型”贫困基本现状

着力在扶贫开发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潍坊市委书记 杜昌文

  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潍坊市迅速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针对我市贫困人口属“插花型”贫困非集中连片贫困的基本现状,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的任务目标和思路措施,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确立了“走在前列,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总体目标,全市面上利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寿光、诸城、高密、青州今年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此基础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稳定实现脱贫。

  一、紧扣“精准”二字,确保一人不落如期脱贫

  一是紧抓精准识别,解决好“帮扶谁”问题。全市利用春节前后这段时间,组织力量对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再识别再认定,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底子,摸清了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愿望要求、有无劳动力、适合干什么等基本情况。实行摸底人员签字确认制度,落实调查核实责任,负责走访的同志、村级组织负责人和走访对象,都在统计表格上签字按手印。对贫困户的识别认定坚持阳光操作,切实做好“两公示一公告”,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保证了精准再识别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是紧抓精准帮扶,解决好“谁来扶”问题。精准再识别工作完成后,根据扶贫对象的愿望要求、适宜的帮扶措施对贫困户进行分析分类,有针对性地搭配帮扶人员。对有劳动能力的派上“帮扶小组”,对无劳动能力的派上“关爱小组”,实现帮扶人员与扶贫对象精准对接。帮扶、关爱小组由县、镇(街)干部牵头,成员包括贫困户本村群众、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员、志愿服务者等。

  三是紧抓精准施策,解决好“怎么扶”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选择扶贫开发路径,逐县乡(镇)村制定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对症下药、定向发力,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确保扶到点上、帮到根上。逐户制定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坚持“一户一案”建立台账,即时在线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脱贫情况等内容,对全市贫困户帮扶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和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做到脱贫有据、脱贫有策、有档可查。

  二、做好“四个结合”,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一是与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进行有机结合。改革过程中,注重把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潍坊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共同富裕之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改革活化农村资源,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让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支部+合作社+产业+贫困户”等新型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源资产参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把更多的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把集体闲置的土地等资源和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作股量化到村民,让土地变股份、农民成股东,唤醒农村沉睡财富,为贫困人口提供持续稳定的资产收益。

  二是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行有机结合。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趋势,把公共服务、资源要素配置到社区,把脱贫攻坚与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并发挥好社区服务的托底作用,巩固脱贫成果、强化后续服务,依托社区统筹解决好本社区的贫困户问题。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借力农村社区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等,开发更多的公益岗位,引导社区尽可能多地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长期得到关爱和帮扶,保证群众能够稳定脱贫。稳步实施农村社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大病救助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三是与精神文明创建进行有机结合。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齐鲁文化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振奋贫困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深入推进农村“四德”工程,弘扬和传播孝道文化,发挥好村规民约的规范约束作用,教育引导子女自觉赡养老人,更好地履行赡养义务,形成尊老养老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围绕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儿童上学看护、卫生健康、心理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务。深入开展文化扶贫,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带动作用。结合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链条聚集作用,实现了“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在增加贫困户个人收入同时增加集体收入,为整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作用。每个省定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截止目前,市直选派第一书记帮包村已累计投入资金6200多万元,每个村平均60万元以上,帮助办实事好事1000多件。积极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贫困村同城镇居委会、同企业、同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形式,为扶贫开发工作引入新资源、注入新血液。通过精准对接,贫困户与帮扶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参与全产业链利益分成,确保了贫困户包盈不包亏、稳定增收。

  三、强化各项保障,凝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一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调整为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机构,各县市区也相应调整了领导小组。市级同步设立了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的15个分领域指挥部。督促县镇两级抓好扶贫机构建设,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党员干部识贫、扶贫能力水平,形成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四级领导组织体系。

  二是健全完善四项机制。健全责任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抓扶贫、逐级落实责任制的工作格局。完善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扶贫开发综合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发挥信息汇集、政策发布、供需对接、调度监督、成效评估五项功能,高效整合扶贫开发资源力量。调整科学发展考核机制,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强化导向作用,促进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严格督查问责机制,加强对扶贫项目立项实施、资金拨付使用、监管验收、绩效评估等监督检查,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调度通报和督查制度,对扶贫开发不力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完不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

  三是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调优支出结构,适当压缩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脱贫攻坚,确保各级每年专项扶贫资金增幅明显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赋予县级政府扶贫资金整合自主权,切块到县级的市级以上行业部门涉农资金,由县统筹安排使用,更多地用于扶贫开发。允许扶贫任务重的县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提供多形式助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5万元以下“富民农户贷”项目,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金融支持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对银行、企业、合作社等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单位,予以补贴、补偿、贴息贷款等优惠支持。充分利用上级政策资源,深入研究中央、省扶贫政策,精准利用好上级财政资金投入向贫困人口倾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果等优惠政策。

  四是广泛凝聚各界力量。一方面,注重激发脱贫内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扶贫先扶志,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发挥好榜样作用,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勤劳致富奔小康。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安排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注重用好扶贫外力。开展好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困难群众机制。发挥好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慈善事业促进机制,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有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帮助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五是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把脱贫攻坚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举措之一,作为增进同群众感情的渠道,作为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的过程。坚决杜绝施舍观念、嫌弃思想、作秀行为,始终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贫困群众,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做扶贫工作。落实好《党员干部访贫问苦“五个必须、十五个不准”》刚性要求,积极改进与贫困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始终将群众感受、群众感情、群众纪律摆在首位,以过硬的作风展现各级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严和实的作风保障脱贫攻坚圆满完成。

编辑:admin